组成:五味消毒饮:金银花 15g、野菊花 15g、蒲公英 15g、紫花地丁 15g、紫背天葵子 9g;大黄牡丹汤:大黄 9g、牡丹皮 12g、桃仁 12g、冬瓜仁 30g、芒硝(冲服)9g。
功效:清热解毒,化瘀散结。
方解:金银花、野菊花等清热解毒;大黄、牡丹皮、桃仁活血化瘀;冬瓜仁利湿排脓,芒硝软坚散结,适用于盆腔炎急性发作期。
2. 银甲丸(《王渭川妇科经验选》)组成:金银花 15g、连翘 15g、蒲公英 15g、紫花地丁 15g、茵陈 12g、丹皮 12g、赤芍 12g、蒲黄 12g、五灵脂 12g、琥珀(冲服)3g、延胡索 12g、桔梗 6g。
功效:清热解毒,利湿祛瘀。
方解:金银花、连翘等清热解毒;茵陈利湿;丹皮、赤芍、蒲黄、五灵脂活血化瘀;延胡索止痛,适用于湿热瘀结所致的盆腔炎症。
3. 仙方活命饮(《校注妇人良方》)组成:金银花 25g、白芷 6g、贝母 6g、防风 6g、赤芍 6g、当归尾 6g、甘草节 6g、皂角刺(炒)6g、穿山甲(炙)6g、天花粉 6g、乳香 6g、没药 6g、陈皮 9g。
功效:清热解毒,消肿溃坚,活血止痛。
方解:金银花清热解毒;当归尾、赤芍、乳香、没药活血化瘀;陈皮理气;穿山甲、皂角刺散结消肿,适用于盆腔炎脓未成或已成者。
(二)气滞血瘀型症状:下腹胀痛或刺痛,痛处固定,经行加重,经色紫暗有块,伴胸胁胀痛、情志抑郁,舌暗或有瘀点,脉弦涩。1. 膈下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组成: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赤芍 9g、枳壳 9g、延胡索 9g、五灵脂 9g、丹皮 6g、乌药 6g、香附 9g、甘草 6g。
功效:活血化瘀,理气止痛。
方解:桃仁、红花、当归等活血化瘀;枳壳、乌药、香附疏肝理气;延胡索、五灵脂止痛,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盆腔疼痛。
2. 少腹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组成:小茴香(炒)7g、干姜(炒)3g、延胡索 6g、没药(研)6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官桂 3g、赤芍 6g、蒲黄 9g、五灵脂(炒)9g。
功效:温经散寒,活血止痛。
方解:小茴香、干姜、官桂温经散寒;当归、川芎、赤芍活血化瘀;蒲黄、五灵脂、延胡索、没药活血止痛,适用于寒凝血瘀或气滞血瘀兼寒象者。
3. 血府逐瘀汤(《医林改错》)组成:桃仁 12g、红花 9g、当归 9g、生地黄 9g、川芎 5g、赤芍 6g、牛膝 9g、桔梗 5g、柴胡 3g、枳壳 6g、甘草 3g。
功效: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
方解:桃仁、红花等活血化瘀;柴胡、枳壳疏肝理气;牛膝引血下行,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盆腔疼痛、经行不畅。
(三)寒湿凝滞型症状:下腹冷痛或坠胀,得热痛减,带下量多、色白质稀,伴形寒肢冷、腰骶酸痛,舌淡苔白腻,脉沉迟或沉紧。1. 温经汤(《金匮要略》)组成:吴茱萸 9g、桂枝 6g、当归 9g、川芎 6g、白芍 6g、人参 6g、阿胶(烊化)9g、牡丹皮 6g、生姜 6g、甘草 6g、半夏 6g、麦冬 9g。
功效:温经散寒,养血祛瘀。
方解:吴茱萸、桂枝温经散寒;当归、川芎、白芍养血活血;人参、甘草益气;阿胶养血止血,适用于寒湿凝滞兼血虚者。
2. 艾附暖宫丸(《仁斋直指方》)组成:艾叶(醋炒)9g、香附(醋制)24g、当归 12g、川芎 6g、白芍(酒炒)12g、生地黄 6g、黄芪(蜜炙)12g、肉桂 3g、吴茱萸(制)9g、续断 6g。
功效:温经散寒,理气补血。
方解:艾叶、肉桂、吴茱萸温经散寒;香附理气止痛;当归、川芎等养血活血,适用于寒湿凝滞所致的盆腔冷痛、带下清稀。
(四)气虚血瘀型症状:下腹胀痛或坠痛,劳累后加重,带下量多、色白质稀,伴神疲乏力、气短懒言、面色萎黄,舌淡暗或有瘀点,脉细涩。1. 理冲汤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组成:生黄芪 15g、党参 12g、白术 12g、生山药 15g、天花粉 12g、知母 12g、三棱 9g、莪术 9g、生鸡内金 9g。
功效:益气健脾,活血化瘀。
方解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益气健脾;三棱、莪术活血化瘀;天花粉、知母清热生津,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慢性盆腔炎。
2. 补中益气汤合失笑散(《脾胃论》《和剂局方》)组成:补中益气汤:黄芪 15g、党参 12g、白术 12g、甘草 6g、当归 9g、陈皮 6g、升麻 3g、柴胡 3g;失笑散:蒲黄 9g、五灵脂 9g。
功效:补中益气,活血化瘀止痛。
方解: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阳;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,适用于气虚下陷兼血瘀所致的盆腔坠胀、疼痛。
三、外治与综合疗法(一)中药灌肠验方:红藤 30g、败酱草 30g、公英 30g、丹参 15g、赤芍 15g、三棱 10g、莪术 10g、延胡索 15g。
用法:水煎取汁 150~200ml,温度 38℃左右,保留灌肠,每日 1 次,10~14 天为 1 疗程。
功效:直达病所,清热解毒,活血化瘀,适用于急慢性盆腔炎。
(二)中药外敷验方:千年健 15g、鸡血藤 15g、羌活 15g、独活 15g、当归 15g、川芎 15g、赤芍 15g、桑寄生 15g、威灵仙 15g、伸筋草 15g、透骨草 30g。
用法:共研粗末,装入布袋,蒸热后外敷下腹部,每日 1~2 次,每次 30 分钟。
功效:温经散寒,活血止痛,适用于寒湿凝滞或血瘀型盆腔炎。
(三)针灸疗法主穴:关元、气海、归来、三阴交、足三里。
配穴:湿热瘀结加阴陵泉、血海;气滞血瘀加太冲、膈俞;寒湿凝滞加命门、肾俞;气虚血瘀加脾俞、胃俞。
操作:针刺或艾灸,根据证型选择补泻手法,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调理。
四、注意事项辨证精准:盆腔炎分急性与慢性,证型复杂,需由中医师结合症状、舌脉及西医检查(如 B 超、血常规等)辨证用药,避免盲目套用验方。
中西医结合:急性盆腔炎或感染严重者,需结合抗生素等西医治疗,避免延误病情;慢性盆腔炎可侧重中医调理。
疗程与调护:治疗需足疗程(尤其是慢性盆腔炎),同时注意休息,避免劳累,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腻食物,治疗期间减少性生活。
禁忌与安全:中药灌肠需注意温度与操作规范,孕妇及月经期需遵医嘱调整方案;含破血逐瘀药(如三棱、莪术)的方剂,孕妇忌用。
中医治疗盆腔炎注重整体调节,通过内治与外治结合改善盆腔血液循环、消除炎症,但其疗效与辨证准确性、个体体质密切相关。建议在正规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,以获得最佳效果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美港通配资-杠杆炒股哪个平台好-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-想配资怎么找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